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“百年变局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与未来”研讨会上表示,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会排队上市? 为什么上市之后很多公司三年禁售期一过就开始减持了?因为通过排队能获得巨大利益,超额利益、寻租性利益、制度性利益。所以正规配资网址,制度必须改。
吴晓求院长的话,无疑点出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漏洞。而在这个漏洞的背后,到底隐藏着多少利益关联体、利益集团成员,有多少不能公开的内幕交易、腐败行为,实在难以预料。但是,如果能在上市过程中筑好制度篱笆,杜绝制度漏洞,并通过严厉的监管,对违法行为实施严厉打击,使其无利可图,甚至倾家荡产,那么,再多的利益关联和内幕交易,都会在制度的作用下现出原形,最终成为一个笑话。

事实也是,正如吴晓求院长所言,在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中,都出现了持续排队,只要排队成功,并获得上市机会,就会立刻在禁售期到后开始减持,且大多会留有一手,在禁售期到来之前释放利好,以便于大股东和董高监等能够高位减持,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。而面对这样的现象,管理层似乎也是无能为力。因为,减持不违法。减持完上市公司走下坡路也不违法。相反,如果管理层限制大股东等减持,倒是违法的。
如此一来,也就提示了一个问题,为什么企业想方设法上市、不惜一切代价上市、连续排队上市,并在获得上市机会后,就立马在禁售期到后减持呢?上市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?在上市的股东中,有多少明股东、多少暗股东呢?暗股东都是一些什么人呢?对这些置企业和普通投资者利益于不顾的行为,到底应当如何监管呢?是不是减持不违法,上市公司大股东就可以疯狂套现、转移资产、内幕交易呢?
显然,这存在着一个制度安排和供给的问题,如何规避制度漏洞和缺陷问题。上市公司股东能够做出禁售期一到就减持的行为,决不是上市企业的本事有多大、胆量有多大,而是制度漏洞很明显、制度没有能够对利益转移、权力寻租等形成有效约束,导致大股东能够明目张胆地套取利益。如此,上市也就成了少数人致富的工具和平台。


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,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前,都有一轮又一轮的融资,很多还与这些所谓的投资者进行对赌交易。而参与融资的这些资本,又往往与各种利益集团、权力机构、掮客等紧紧联系在一起,并把利益之手伸到对上市有作用的权力机关、实权人物当中。实际上,这些依靠烧钱等获得上市的企业,没有几个是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,也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。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上市后立即套现转移。自然,也就不会考虑企业的好坏,更不会顾及投资者利益。这就是吴晓求院长所说,制度存在巨大漏洞,把财富不断地“漏”出去了。
为什么一些条件并不好、上市难度很大的企业,也在绞尽脑汁地争取上市,甚至为了上市不惜做出财务造假、编造事实、与中介机构、保荐机构串通等方面的行为,就是因为上市带来的超额利益实在惊人,一旦上市成功,就能产生“十网九网空、一网就成功”的效应,能够给大股东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。

为什么华为、娃哈哈、老干妈等都不愿上市,且明确表示上市是骗投资者的钱,行为不地道,就是因为他们都是从事的实体产业,知道挣钱不容易,懂得要尊重投资者。如果企业确实没有到需要通过上市进行融资、提升影响力的时候,就不选择上市,避免给市场带来影响,避免争抢市场资源。恰恰是,这些有觉悟的企业、有效益的企业没有上市,反而给了那些不具备上市条件、却通过各种关系争取上市的企业更多机会了。股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垃圾公司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制度漏洞太大,没有有效的制度篱笆墙,让垃圾企业钻了空子,完成了他们的套现目的。不仅给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,更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损失,同时,还造成财富的转移或损耗。筑牢制度篱笆,杜绝制度漏洞,必须成为资本市场一项重要工作,通过加大改革力度,完善监管制度,规范上市程序,尤其是加大退市力度,对诸如上市后就业绩明显下滑的企业,立即启动退市,至少要提出整改意见,阻断大股东减持套现之路。至少,让他们没法实现利益最大化。在此基础上,打击违规减持行为,强化投资者赔偿工作,对侵犯投资者利益的上市公司,必须给予投资者赔偿。